拟募资超6亿元张江独角兽企业澎立生物冲
北京中科白癜风真棒 http://www.wzqsyl.com/m/
10月20日,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在上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该公司已回复审核问询函,回复的问题主要关于业务、核心技术、境外持股架构等。
澎立生物成立于年,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临床前服务外包公司,提供国际标准的一站式临床前药效学综合评价服务,致力于提供肿瘤学、骨骼、炎症、免疫性和肝疾病领域的实验动物药理(PK/PD)服务、以及与组织修复与组织工程相关的骨外科评价服务。
澎立生物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今年3月27日,专注于创新药研发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的CRO公司——澎立生物首次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4月18日已完成首轮问询。
今年6月30日,澎立生物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条有关规定,上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9月22日,澎立生物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规定,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
本次科创板上市,澎立生物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62万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计划募资6.01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金桥临床前研发服务产业基地项目,1亿元用于创新研发平台项目,1亿元用于张江临床前服务产业基地技术改造提升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澎立生物几经波折,终于得以继续冲刺科创板IPO,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进击之路吧!
01
自研疾病动物模型超种
涉及40余种疾病领域
澎立生物作为一家综合性的临床前CRO,专注于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理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非GLP毒理学、体外免疫学和三类医疗器械评价服务。经过15年发展,澎立生物始终聚焦的业务核心是临床前药效评价,即使后续进行业务拓展,也主要围绕这一板块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澎立生物的业务主要涉及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和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在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中,澎立生物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研疾病动物模型储备和广泛的疾病类型覆盖,聚焦体内动物试验研究;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中,公司则通过评估生物利用度、机体对药物作用以及与药物有关的风险,筛选具有临床潜力的药物。
目前,澎立生物在上海张江和奉贤共拥有超过平方米的实验基地设施,其中包括平方米的SPF级和普通级动物房设施,实验动物从啮齿类小动物到非人灵长类动物全品类覆盖;并且拥有啮齿类至灵长类全种属疾病动物模型平台,构建的自研疾病动物模型数量超过种,涉及免疫疾病/炎症、肿瘤、代谢疾病、骨病、眼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40余种疾病领域,并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在这些实验动物模型中,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和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模型是澎立生物的基础核心技术。这些实验动物模型,实现了澎立生物以动物模型为核心的完整临床前药效评价业务布局,也为其在药物研究评价领域构筑了竞争壁垒。
除了自主研发的疾病动物模型,澎立生物在免疫炎症药效学评价领域积累颇深。公司自成立便持续聚焦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药物研发领域,并自主创新搭建了免疫炎症评价平台。目前,这一平台覆盖了常规炎症、呼吸系统炎症、关节炎、结肠炎、脑脊髓炎、神经炎、红斑狼疮、肾炎等大部分临床相关疾病。同时,这一平台在疾病模型动物上也实现了从啮齿类至灵长类动物的全覆盖,这些技术储备保证了澎立生物在免疫炎症药效学评价领域越走越远。
年,澎立生物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还先后上榜“胡润全球未来独角兽”、“未来医疗强·中国创新商业及供应链服务榜”,并获得“科技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
02
年前三季度营收1.8亿
已完成5轮融资
于一家CRO企业而言,有了清晰的业务布局,市场对其检验的关键标准就是营收。
招股书显示,澎立生物于年度、年度、年度以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0.68亿元、1.11亿元、1.93亿元、1.8亿元,年至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68.70%;净利润分别为.14万元、.26万元、.18万元、.0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澎立生物的业务主要涉及三方面,即药物临床前CRO服务、医疗器械临床前CRO服务及实验动物销售业务,报告期内,药物临床前CRO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6,.00万元、9,.84万元、14,.59万元和13,.61万元,年至年复合增长率为57.18%,保持了快速增长;医疗器械评价服务形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万元、1,.60万元、3,.94万元和2,.02万元,整体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度和年1-9月,公司动物销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万元、1,.97万元。
研发费用方面,澎立生物致力于筛选和药效评价平台的搭建,不断拓展业务广度;另一方面,澎立生物在既有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方法学研究,针对新的靶点和疾病通路开发动物模型,形成针对不同靶点及适应症的立体药效评价体系,不断挖掘业务深度。报告期内,澎立生物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总额分别为.32万元、.74万元、1,.99万元和1,.99万元,保持稳定增长。
成立至今,澎立生物已完成5轮融资。年,由原股东高瓴创投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晨岭资本、楹联健康产业投资、骊宸投资、元徕投资、君信资本和国发创投共同参与,原股东景旭创投和幂方资本继续追加投资,总融金额为1亿美元。
03
CRO市场向好,澎立生物未来可期
药物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壁垒、长周期的系统性工程,牵涉众多专业学科和诸多细分环节与领域。CRO公司作为专业服务机构,能够快速组织起高度专业化和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团队,并凭借聚焦于细分研发环节的经验优势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支出,帮助医药研发企业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
目前,新药研发需求旺盛,新兴生物技术公司贡献增大,全球在研管线数量稳定增长,新兴生物技术公司正成为研发主力军;全球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中小药企及新兴生物技术公司投入增速更高;新药研发效率下降,回报率降低,研发服务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生物医药CRO企业崛起,行业产能、订单向中国转移;我国CRO行业呈现“大型一体化”和“专精细分领域”服务主体并存的格局;中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服务于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CRO企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澎立生物主要聚焦于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等领域,行业内国内外公司主要有国际企业:查尔斯河、美国实验室控股公司、美国艾昆纬、爱康、PPD以及国内企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美迪西、睿智医药、冠科生物等。
面对不小的市场竞争,澎立生物也不断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目前,澎立生物已自主构建起丰富、完备的疾病动物模型,形成了独特竞争核心力;在免疫炎症药效学评价领域积淀深厚,自主搭建的免疫炎症评价平台已成为业内领先平台;拥有行业领先的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构建能力,强化公司在大分子药物研发领域优势,已开发形成实验诱导性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近种,涵盖炎症/免疫疾病、血液疾病、代谢类疾病、中枢神经类疾病、细胞及基因治疗等诸多领域;研发的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模型形成澎立生物在肿瘤免疫药物研究评价领域的竞争壁垒;澎立生物持续专注于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领域,所参与的药物研发项目中,IND申报项目超过件,已与国内外超过家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科研单位等达成合作。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药物创新上升至国家战略,并且医药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外包需求不断提高,CRO服务面临良好的市场需求前景,然而国内高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以及行业成熟度与欧美存在差距,也让CRO市场存在不小的挑战。
澎立生物此刻已然站在冲刺IPO的路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在,就继续期待小巨人的“进阶之路”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dlhh.com/zcmbyy/29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打哈欠是中风征兆吗金台资讯
- 下一篇文章: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高压氧舱顺利开舱3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