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首例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间充质干细胞
经过6个多小时的手术,1月21日下午4点,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陈亮教授团队采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教授团队研发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成功为一名51岁、瘫痪近7个月的男子进行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手术。据悉,这也是华东首例,全球首批第3例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间充质干细胞手术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病例,这标志着该治疗方法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向攻克脊髓损伤治疗这一世界难题迈出坚实的一步。
徐某今年51岁,来自安徽芜湖,十多年前来苏州工作,是新苏州人。目前一家都在苏州工作生活。年6月,徐某骑电动车在马路上和一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肋骨骨折等重大伤害。其中,脊椎骨的胸9、胸10部位,发生骨折脱位,导致完全性瘫痪。车祸发生后,徐医院进行救治,但由于伤势太重,病情曾多次反复,也曾多次遭遇生命危机。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目前病情已趋于平稳,但人已经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时刻需要有人在身边进行照顾,这一切让徐某及家人痛苦疲惫不堪。在得知杨惠林教授团队将采用戴建武教授团队研发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进行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手术,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徐某及家人主动提出,要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骨科杨惠林主任介绍,脊髓是中枢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传送脑与外周神经之间的神经信息,同时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严重的脊髓损伤往往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长期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即损伤平面以下没有感觉、不能运动、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瘫痪。据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的脊髓损伤发病率达到40-60人次/年,据估算我国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患者超过百万人。脊髓损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这些青壮年作为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人群,在脊髓损伤后其劳动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加上脊髓损伤患者一生的治疗康复费用相当高昂,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巨大负担。而且,目前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研制出基于胶原蛋白的神经再生支架,可减少脊髓损伤部位瘢痕的形成,引导神经生长;结合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生长因子和调节损伤后的免疫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减低机体免疫反应。该方法已在包括大鼠和比格犬的长距离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
此次由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陈亮教授团队采用戴建武教授团队研发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手术移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是华东首例,全球第3例。这一移植手术属于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为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手术安全性,并完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首批计划治疗脊髓损伤患者5-6人,将由位于苏州的医院、位医院医院和位于天医院医院共同完成。目前,医院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按国家相关规定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首批患者手术完成后,研究团队将对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康复训练并对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改进治疗方案,之后将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白癜风哪里能治最好土方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dlhh.com/zcmbzl/3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的膝盖为什么会磨损积液和水肿是怎么来的
- 下一篇文章: 产后加速衰老长生不老的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