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简介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对罕见,在年全球报告的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比小于2%。尽管部分高收入国家医疗保健水平较高,且不断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但此类肿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的之一,5年生存率仅为12.8%。特别在年轻人群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白血病和乳腺癌。

大多数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与任何已知的危险因素或病因无关。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核辐射暴露,儿童鼻咽镭照射)、接触病毒和过敏原、环境因素(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铅)、免疫抑制。其他有争议的风险因素包括某些化学物质(部分化学溶剂、杀虫剂、石油产品、橡胶、聚乙烯)和使用手机。

现有研究数据一般仅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或相对过时,也没有对不同年龄组别患者的发病趋势进行区分。本研究利用全球和各国肿瘤登记数据库的高质量数据,评估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不同年龄组别、性别、区域间的分布和发病趋势,以便各国制定符合国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研究方法

为进行描述性分析,本研究从GLOBOCAN、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世卫组织(WHO)数据库检索了CNS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年人类发展指数(HDI)、手机使用情况和各国GDP(年)。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低:0.,中:0.-0.,高:0.-0.,非常高:≥0.。在GHDx检索年各国按性别和年龄调整的创伤性脑损伤、职业致癌物暴露、不安全饮用水暴露数据。发病率趋势分析采用五大洲癌症发病率(CI5)关于CNS恶性肿瘤的数据。死亡率趋势分析采用WHO数据库,另外应用北欧癌症数据库和美国SEER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北欧国家和美国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保证数据准确性,本研究采用的术语为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的CNS肿瘤代码:ICD-10,C70-72。为了确保本研究中不同组别和亚组的数据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数据以Segi-Doll标准进行标准化。年龄标准化比率(ASR)是每10万人中特定年龄比率的加权算术平均值,而权重对应标准人口中各年龄组的人口比例。

研究结果

1、年全球中枢神经系统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年,全球新报告的CNS恶性肿瘤共,例,发病率ASR为3.5/10万,占所有新报告恶性肿瘤病例总数的1.6%(图1)。不同地域之间的发病率之差达8.5倍。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南欧发病率最高(ASR=6.0),其次是西欧(ASR=5.8)和北欧(ASR=5.6)。发病率最低的是中部非洲(ASR=0.71)。HDI与中枢神经系统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HDI(ASR=5.0)人群发病率最高,低HDI(ASR=1.4)人群发病率最低。性别对发病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域基本一致,男性(ASR=3.9)的发病率比女性(ASR=3.0)高约30%。

年,全球新报告了,例CNS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约占与癌症相关总死亡人数的2.5%(图1)。死亡率ASR为2.8/10万人。不同地域的死亡率之差为6倍。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西亚(ASR=4.2),其次是欧洲地区:中东欧、北欧(ASR=4.0)、南欧和西欧(ASR=3.9)。死亡率最低的是中部非洲(ASR=0.64)。非常高HDI(ASR=3.3)人群的死亡率最高,低HDI(ASR=1.2)人群的死亡率最低。

图1:年全球全年龄及性别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2、危险因素与CNS恶性肿瘤负担的关系

较高的CNS恶性肿瘤发病率与较高的HDI、人均GDP、的创伤性脑损伤、职业致癌物暴露、手机使用相关,但与不安全饮用水无关。较高的CNS恶性肿瘤死亡率与较高的HDI、人均GDP、的创伤性脑损伤、职业致癌物暴露、手机使用相关,但与不安全饮用水无关。剔除每个数据集中的异常值后,较高的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与较高的HDI、人均GDP、创伤性脑损伤和手机使用间的关联仍然显著。

3、各年龄段个人发病趋势

5个国家男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显著增长,包括斯洛伐克、白俄罗斯、日本、立陶宛和法国。5个国家男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下降,包括奥地利、中国、挪威等。6个国家女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显著增长,包括丹麦、白俄罗斯、斯洛伐克等。7个国家女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下降,包括菲律宾、瑞典、中国、克罗地亚等(图4)。

4个国家男性CNS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显著增长,其中日本最为明显。4个国家男性CNS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显著下降,其中法罗群岛最为明显。7个国家女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显著增长,其中日本最为明显。4个国家女性CNS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显著下降,其中捷克最为明显(图5)。

图4:各国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4、不同年龄亚组的发病率

对于50岁及以上的男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长和下降的各有4个国家,其中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增长和下降最为明显。对于50岁以下的男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长和下降的分别有5个和2个国家,其中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增长和下降最为明显。对于40岁以下男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长和下降的分别有4个和3个国家,其中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的增长和下降最为明显。

对于50岁及以上的女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长和下降的分别有5个和8个国家,其中白俄罗斯和法罗群岛的增长和下降最为明显。对于50岁以下的女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长和下降的分别有3个和2个国家,其中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增长和下降最为明显。对于40岁以下女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长的有3个国家,其中斯洛伐克最为明显,显著下降的国家为克罗地亚。

图5:各国CNS恶性肿瘤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是目前对全球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结果。本研究利用从成熟的肿瘤数据库中检索的高质量统计数据,并对按年龄、性别和国别的流行病学趋势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负担在不同国家间差异很大,较发达国家人群和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②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与高人类发展指数、人均GDP、创伤性脑损伤、职业性致癌物暴露和手机的使用相关;③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负担总体稳定,在年轻男性中有增加的趋势。

既往研究显示,CNS恶性肿瘤负担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MRI等诊断手段的可及性和使用率更高。尽管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GDP这两个指标是相关的,但既往研究表明二者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联可能是不同的,这需要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CNS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性别差异有关,并且男性发生创伤性脑损伤和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如杀虫剂、化学和生物制剂)的比例可能更高。另外,西亚地区CNS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较高,提示欠发达地区缺乏对CNS恶性肿瘤专业的医疗手段。

关于CNS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与一些基于个体层面的研究结果是可比的。一项来自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创伤后3年内更可能发生脑肿瘤(6.28/vs1.25/),但丹麦的一项研究并未发现这种相关性。一项研究发现从事农业生产、印刷和砖瓦工作的男性发生CNS恶性肿瘤的风险较高。关于手机的使用与CNS恶性肿瘤的关系,不同研究的结果存在不一致。一项meta分析总结了11项研究的数据,发现长期使用手机的一侧脑部发生胶质瘤的风险提高,另一项meta分析总结了46项研究的数据,显示累积使用手机通话小时或以上的人群发生CNS恶性肿瘤的风险提高。年轻男性CNS恶性肿瘤发病率存在升高的趋势,这与既往研究认为此类肿瘤主要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的观点不同。这可能与年轻人群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肿瘤的检测技术不断进步有关。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首先各国脑肿瘤登记系统存在差异,且部分低收入国家存在更多的漏报现象。高收入国家健康体检更加频繁因此可能发现更多肿瘤患者。另外,某些国家的脑肿瘤登记系统集中于首都或大城市,导致数据不能反应该国的整体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种类很多,尚缺乏对各个类型肿瘤或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的详细分析。

参考资料:JunjieHuangetal.DiseaseBurden,RiskFactors,andTrendsof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CNS)Cancer:aglobalstudyofregistriesdata.NeuroOncol.doi:10./neuonc/noac.

敬请注意:本文仅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如出现文中描述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另外,本文仅节选原文的一部分,内容可能不完整或与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请参阅原文。

编译:赵赤

审校:张俊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dlhh.com/zcmbzl/27710.html